English

“减负”: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

2000-05-03 来源:光明日报 王永艳 我有话说

中小学生负担过重,一个足以令全社会深刻思考反思的沉重话题。许多年来,社会各界人士谈及这个话题,或困惑、或苦恼、或愤懑;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——从毛泽东、邓小平到江泽民总书记,也都曾针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过重要指示。可以这样说,让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,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,是全国上下多年来的心愿。

1999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。不久前,江泽民总书记又针对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,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,至此,我们欣喜地看到,各级教育管理机构,全国各类中小学校,终于认认真真动了起来:中小学生的书包变轻了,课余作业也减少了,上课时间推迟了……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局面,喜悦者有之,不适应者有之,不知所措者也有之。

是的,面对新的局面,喜悦者的重要群体成份是学生的家长、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,而不适应者和不知所措者的主要成份,亦是学生的家长、教师和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。

“减负”,从上到下喊了几十年,而真正动起来,绝不是一时的欣喜之事,而更非是减少几本书,减掉几道题那样简单,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家长、每一位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:“减负”的目的,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使中小学生素质和身心健康全面提高、发展。

我们不能不看到,在“减负”真正动起来之后,已出现不少令人遗憾的误区——

就学生家长而言,目前已基本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怀着千般感激,万般欣喜之情,感到总算将孩子从重负中解救出来。对孩子的课余时间,不管不问,任其看无聊的电视片、玩游戏机……。而另一类,则是怀着一种害怕之感,害怕耽误孩子,而把学校给孩子“减”出的时间又充分利用起来,让孩子参加课余辅导的语文班、美术班、英语班、算术班、钢琴班等等。据调查,在城市中参加各类课余辅导班的中小学生已达40%以上,有的中小学生同时参加的辅导班竟多达5、6个之多!难怪有人说,小小的孩子,刚刚脱离了学校的枷锁,又掉入了家长的陷阱。

就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,目前也基本上分成了两大类:一类是能够面对新的形势,在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开始摸索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。而另一类,则是在“减负”的浪潮中,昏昏然不知所以然,你让减时我就减时,你让咋办我就咋办。这一类人,在教育管理部门中表现尤为突出。以青岛市区教育管理机构为例:以前,他们每两周都要组织全区的小学进行统考,又是出题,又是组织阅卷,几十号子人忙得团团转,连下属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也跟着他们忙得脚跟难沾地。忙,忙在两周一次的“统考”上面。这忙,已持续了许多年。今年开始,在全国上下的“减负”浪潮中,他们的统考不得不停止了。停止了统考的他们,到底该干点什么?据不少学生家长反映,这个区的教育管理机构,这几个月只是向小学生(包括一、二年级的学生)翻印下发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和市教委的一份倡议书。学生家长们经常这样问教师:是不是学生“减负”之后,教育管理部门就没事可干?

“减负”,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。说其沉重,不仅仅其为全社会所关注了许多年,更重要的,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。这一重大转折的开始,导致人们传统观念、传统思想、传统行为上的冲撞是必然的、自然的,但是,在冲撞之后,我们该有何种的认识,何种的行为?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。

应该说,“减负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,更有其深刻的内涵。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论及“减负”的重大意义时,曾说过这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,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;是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增强我国在下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;是巩固“普九”成果,提高“普九”水平和质量的需要。她这些论述,也可以说正是“减负”的内涵。只有深刻领会其内涵,才能消除“减负”浪潮中的种种误区,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

还应该说,“减负”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奏,抑或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。在这样的问题面前,作为学生的家长、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,到底如何将“减负”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?这对每人来说,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。这一课题,需要每一位家长、每一位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,需要全社会来认真地思考,不断探索出新的、有效的教育孩子之路,只有这样,才能使“减负”这一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,变成我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。

(作者单位:青岛广播电视大学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